“有用统筹布局好现有和潜在城市用地,完成城市内部生活空间、出产空间、服务空间和生态空间格式的优化组合,事关国家全体城市化展开的质量。”中科院地舆资源所副研讨员匡文慧日前在承受《我国科学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明。
匡文慧带领团队体系构建了每隔5年我国城市和工矿用地扩张的时空序列数据集,而且剖析了曩昔20年城市和工矿业用地时空扩张速率、程度和驱动机制。相关效果日前发表于《景象与城市规划》杂志。
据了解,该研讨取得的高精度数据、各类专业模型、事务使用体系已在国家环境保护、国家测绘与地舆信息、地震应急部分展开科技演示和使用。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导致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跟着《国家新式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战略的施行,怎么进步城市生态环境管控才能、改进人居环境、进步新式城镇化质量,成为重要的科研和实践出题。
在承受《我国科学报》记者正常采访时,匡文慧表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驱动城市快速向外扩张、加快自然生态用地向人工用地转化的首要的要素,也是城市地表热环境加重的首要原因。
经过在北京展开试验研讨,他们发现,北京城市热岛规模从1984年到现在扩张了约4.7倍;城乡热岛强度秋季差异从1984年的1℃~2℃增加到当时的3℃~6℃。一起,城市内部不同下垫面特征与原料、不同功用区和硬化不透水地上、绿洲掩盖之间的地表温度存在愈加明显的差异。从城市热岛构成的地球物理机制方面考虑,这与不同下垫面的地表辐射和热通量差异密切相关。
匡文慧和记者说,在高密度的修建、路途、广场等硬化不透水地上区(硬化不透水地上比率高于90%),栽培一棵树会发挥两倍的潜热蒸腾才能。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城市建设规划一定要考虑绿洲在城市降温方面的集体和个别效应,比方公园和路途美化各自均有优势。
地舆资源所研讨员方创琳表明,这一思路和办法为城市总体设计、城市控制性及修建性具体规划的编制供给了十分有价值的精准信息数据和全新思想形式。他着重,城市硬化不透水地上和修建原料的高精度遥感分类,关于水弹性城市建设规划具有更实践、更直接的使用价值。